蝎子养殖知识了解
蝎子是蛛形纲动物,蜘蛛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螫、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陆地上最早的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志留纪)。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15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对风湿类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前腹部较宽,由7节组成。后腹部为易弯曲的狭长部分,由5个体节及一个尾刺组成。第一节有一生殖厣,生殖厣覆盖着生殖孔。雌蝎可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孔中产出精棒,与母蝎殖孔相交。雄蝎体内只有两根精棒,一生只能交配两次。雌蝎交配1次,可连续生育4年,直到寿命结束。蝎子的寿命5~8年。蝎子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气温在 30~38℃之间产仔。

5、(一)池养蝎池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普通建池尺寸为高0.5米、宽1米,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池外壁可用少量灰浆堵塞砖缝,防止蝎子从缝隙中外逃。池面内侧近顶口处,在涂抹的灰浆干燥之前,可镶嵌玻璃、瓷片等光滑材料,防蝎从顶口外逃。在池中心离四边15厘米左右用砖瓦、石块平垒起多层留有1. 5厘米左右空隙的垛,供蝎子栖息。

7、选种选择体壮、个大、活跃的蝎子做种蝎。每平方米养殖2 - 3龄蝎3000只,4 — 5龄蝎1500只.6龄蝎800只,种蝎600只。蝎窝 内放土坯,要有空隙,以便于蝎子栖息和繁殖。

9、繁育人工养蝎一般仅需10-12个月即可性成熟。蝎子雄、雌的比例以1:3为宜。蝎为卵胎生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由于蝎是变温动物,自身不能维持体温,人工养蝎时必须加温。母蝎产仔均为一次性娩出,平均每胎可产30只。

11、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育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而放养蝎子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养蝎成败的关键。因此,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健壮的公、母蝎,而蝎子属于冷血动物,没有互爱性它们之间生来就具有互相残杀的本性。为了避开蝎子这种互相残杀的本性,就要限制蝎子的活功区域,采用密封、固定、限量的大棚式养殖方法,或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模式,集盆、瓶和池于一体,这样便于管理,易于观察且清理方便。实践养殖证明:此种养法可以提高2龄蝎成活率,适宜种蝎发育,利于4-5龄蝎恒温立体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养模式。

13、各龄分养蝎子在饲养过程中,即使是同时繁殖出的蝎子,在生长中差异也是很大的,若不及时分养,个体大的就会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蜕皮的。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允多准备一些蝎池,将同龄蝎互相放在一起,而且要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以利于同步生长。
14、恒温饲养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又得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解除蝎子的有矶窍崮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的冬眠期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所致。早春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烘陴戳瘳蝎子便开始复苏,出外活动寻食,当气温低于10℃时便先后开始寻窝冬眠。据试验证明,蝎子在28℃-38℃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快,因此,冬季应在蝎场内装上加温设备,使蝎场内温度保持在28-38℃之间,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投食、供水等方面与夏季一样。
15、种群现象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境中。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
16、种内合作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摆文特晡护。此时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群密度适宜时,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