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病理性黄疸

2024-10-16 15:07:37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新生儿黄疸的解决方案第二课: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表现:

出现的时间非常早,生后一两天之内就会出现,而且迅速加重,消退经常比较晚,有时两三周甚至一个多月都消退不了;或者在黄疸逐渐消退过程中,再次出现黄疸加重。

宝宝的皮肤颜色黄得比较深,往往呈橘黄色或者金黄色;黄疸会蔓延过膝、肘,有时候手心、脚心都会发黄,白眼球也很黄。

大便有时颜色发白(医生称为“陶土样大便”);小便很黄,会染黄尿布,很难洗掉。对于病理性黄疸宝宝,妈妈最需要做的是及时发现他的异常表现,及时就医。

病理性黄疸原因:

新生儿溶血症:宝宝并有贫血、水肿、肝脾肿大,严重的会并发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

新生儿败血症:有感染中毒症状,如不吃奶、反应差、哭声低、体温不升等。它是细菌侵入宝宝的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性感染。

新生儿肝炎: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差、消化不良、体重不增等症状,大便颜色时浅时深。这是宝宝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所致。

先天性胆道闭锁:大便颜色逐渐变浅,从棕黄色变为淡米黄色,最后为灰白色陶土样大便。宝宝肝内外胆管闭锁,导致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排出,淤积在肝内,如果不治疗,最终导致肝硬化、肝衰竭。

母乳性黄疸:宝宝皮肤黄染程度比生理性黄疸稍重,但除了黄疸,没有其他不适,吃奶、反应都很好,营养状况也不错,大便颜色正常。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确,但医学界大多认为是母乳中的某些酶类引起宝宝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导致黄疸。

应对方法:

由于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新生儿溶血症:采取药物、光疗(照蓝光)、换血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新生儿肝炎:要使用药物保肝治疗,预防其他感染。

先天性胆道闭锁:手术治疗是唯一的办法。

母乳性黄疸:妈妈大可不必担心,如果宝宝是足月健康的,可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会慢慢退去;如果宝宝的血清胆红素超过15ml/dL(256.5μmol/L),医生会让妈妈暂停母乳喂养72小时,改喂配方奶。当胆红素下降到原来水平的50%时,就能恢复母乳喂养。重新开始母乳喂养后,宝宝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轻度升高,而后逐渐降低。

病理性黄疸需要家长们及时发现,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尽早治疗,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