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精品推荐:清代佛教珐琅鉴赏
1、 莲托八宝寓吉祥——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此钵体形硕大,并以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做工精湛的特点,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院珐琅器藏品中唯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清乾隆年间的景泰蓝)。 莲托八宝寓吉祥——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底的乾隆款 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着数万件文物,其中有珐琅器数百件,大多为清中晚期所制,在众多珐琅器制品中,以这件清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最为著名。20世纪80年代,由国家鉴定委员会认定,此珐琅钵为国家一级品,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院宝物之一。 这件缠枝花卉钵,敛口,鼓腹,圜底,口沿突起鎏金。口径为30厘米,腹部最大径54厘米,高33厘米。此钵之硕大,绝非常见的僧侣化缘所用的钵,而应为陈设于佛堂之用。

3、 此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通体由精细的掐丝珐琅工艺制造。清乾隆时期是珐琅器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珐琅器的釉料在原有颜色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粉红、银黄、菜叶绿等新的釉色品种。此钵底部有“乾隆年制”款,是由红、黄、白、蓝四色莲瓣图案环抱着,就像一朵多彩的莲花托起金色的花蕊。从中可清楚地看出,蓝与白、红与黄之间分隔线非常明显,几乎没有过渡。这是乾隆时期珐琅制品存在的普遍情况,乾隆之后这种情况逐渐改变,其颜色的过渡也趋于自然。底款字体粗壮,刚劲有力,光素鎏金,极显皇家气派。

5、 珐琅八宝,圆形如覆盘式底座,上为铜鎏金瓶式支柱,支柱两侧为珐琅蟠螭托起一粉色莲花,花瓣中承以绿色莲蓬,莲蓬正中分别插佛八宝。底座蓝地嵌回纹、须弥纹、缠枝花卉等多种纹饰。

7、 掐丝珐琅勾莲梵文吗呃,呈圆筒状,分内外两层,外层圆筒镂空四开光,开光中间以鎏金葵花纹相连。外层表面为蓝地掐丝珐琅勾莲纹。外筒上下部分均各有双排麂蔫湍险鎏金珍珠状装饰,上盖表面也有掐丝珐琅花纹及鎏金珍珠饰物。内层圆柱体上部连接一根直杆,杆顶有鎏金宝珠钮,可转动内层圆筒。内层圆筒表面为蓝地,饰缠枝花纹和6朵红色番莲花,花中心各有一个黑色梵文字,筒下部为小粒鎏金珍珠装饰和莲瓣纹。器底为蓝色地,以金圈将圆底分成内外两层。外圈饰一周莲瓣纹,内圈有宝相花及红、蓝色花蕊四柱头,花蕊之间有鎏金楷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款。

9、 掐丝珐琅勾莲梵文吗呃,呈圆筒状,分内外两层,外层圆筒镂空四开光,开光中间以鎏金葵花纹相连。外层表面为蓝地掐丝珐琅勾莲纹。外筒上下部分均各有双排鎏金珍珠状装饰,上盖表面也有掐丝珐琅花纹及鎏金珍珠饰物。内层圆柱体上部连接一根直杆,杆顶有鎏金宝珠钮,可转动内层圆筒。内层圆筒表面为蓝地,饰缠枝花纹和6朵红色番莲花,花中心各有一个黑色梵文字,筒下部为小粒鎏金珍珠装饰和莲瓣纹。器底为蓝色地,以金圈将圆底分成内外两层。外圈饰一周莲瓣纹,内圈有宝相花及红、蓝色花蕊四柱头,花蕊之间有鎏金楷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