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瓶真的不能重复利用吗
烈日炎炎,从便利店里髯琼尥惟买一瓶冰凉的饮料解渴,是很寻常的事。在喝完之后,也许有人会觉得瓶子喝完就扔不够环保,又或者图个方便,他们讵畿缤耒会选择自行再次填充饮料瓶,重复利用、减少浪费。
这个做法也许会引来旁人的警告,最常见的理由是,重复使用的一次性饮料瓶会释放有毒物质。这是真的吗?
PET瓶碎片,可供回收使用,非常环保(recycleinme)
众所周知,PET瓶子并不耐热,70摄氏度以上就会变形,所以很多人怀疑高温会加速PET瓶的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其实,PET材料本身的分解温度很高,可以在150摄氏度的温度下稳定使用,也就是说,就材料而言PET对付热水绰绰有余。由于瓶子的工艺限制,瓶身太薄、吹塑过程中会有部分内应力残留,加入热水后瓶子会很快皱缩起来。不过,这只是物理变化,PET并没有发生分解反应。
其实,严格说起来,真正会释放可疑物质的,是可循环使用的塑料水壶。目前最常见的塑料水壶属于7号塑料“其他类”,材质一般是聚碳酸酯(PC),因为透明、美观、耐摔,所以被大量使用。然而,PC瓶却被明确证实会释放出一种名为“双酚A”的环境激素,有可能会影响人的乳腺细胞。日本曾经希望推广PC材质的塑料奶瓶以替代玻璃制品,但最后因为双酚A而终止了计划。
但大家同样无需惊慌,因为双酚A制品用于接触食物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至今没有证据显示它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目前,中国大陆、欧美等国家出于保险、照顾消费者心理的考虑,已经禁止出售含有双酚A的聚碳酸酯婴儿奶瓶,改使用5号PP聚丙烯玻璃或是更贵的PPSU聚亚苯基砜树脂材料。而日本尽管终止了PC推广计划,但依然不禁止PC奶瓶的销售制作。
简单的冲洗不足以去除细菌(太阳报)
附:一分钟带你读懂塑料瓶底的编号
在各种塑料制品上,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个小小的三角标志,里面会印有一个数字,表明它的材质构成,以便消费者辨别和回收使用。这7种材料都有哪些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