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夏教学指导

2024-10-12 16:32:4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橙惕钚胧揣摩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3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合作探究、检测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导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夏季是万物生长旺盛的季节,绿色的植物在明媚娇艳的阳光下,日新月异地生长着,那鲜艳的色彩浓的欲滴,由墨绿变金黄,泛着金色的光芒。微风吹拂,金波荡漾,如沸腾的水,在阳光下,发出散金碎银般耀眼的光,使你心悦神爽,享受着丰收的喜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目标同上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提纲(学生自学)

1.了解作者;通读一遍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2.再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突出了夏的什么特点?请找出相关词句。

3.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这充满紧张、热烈、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二)自主学习

(三)反馈展示

1.(1)了解作者: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学生查资料,必要时教师做补充)

(2)给加点字注音。(C生演板、B1生纠错、B2生或A生点评,疑难字词强调)

芊芊黛色主宰磅礴匍匐 迸发澹澹

2.课文描述了万物蓬勃生长、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农民辛勤劳作的画面。感受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文章第一段)

3.作者赞美充满紧张、热烈、急促旋律的夏天是对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是对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三、合作探究:

(一)生生探究、小组探究

1.这篇散文为什么能让我们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呢?关键在于文章写得好。这篇散文在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有着许多美点值得我们品味。请同学们自选一个角度赏析这篇课文。(学生只要赏析正确、有亮点就给予鼓励,不到之处先让学生补充教师再精辟点拨)

2.学生质疑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搞不懂或新发现,请提出来。

问题预设:

(1)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难道夏天的颜色只是金黄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3)假如用括号中的词替换句子中加点的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黛上的淡淡绿色也凝成一堵黛色的墙。(形成)

(二)师生探究

1.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进行探究

2.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但是不同的人对夏天是有不同感受的。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曾学过那些关于夏的诗词,他们所表达的对夏天的感受是否一样呢?这和我们最初对夏的认识一样吗?

(比一比看谁记得诗句多、感悟能力强。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夏,为堂清写作做准备。)

才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王维《苦行》)

四、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的大地暑气腾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状况,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五、堂清训练:

涌动的激情,蓬勃的生命,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内涵,巧妙的构思,是梁衡的《夏》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夏,何不拿起手中的笔来写一写夏,填补一下文人墨客很少写夏的遗憾呢?(学生快速作文。小组推荐优秀的文章范读、点评)

附:板书 设计

气势磅礴

夏色彩金黄紧张、热烈、急促

人勤劳忙碌

教学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