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藏传佛教中的“风马”
一般认为风马源于一种骒貉缭塄原始祭祀文化,主要由对动物魂灵的崇拜而来。最初的风马是直接将羊毛系挂于树枝草丛,如今在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头颅等物。
藏族原始宗教认为,山神是地菱诎逭幂方保护神,它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本地区众生的安全,常骑马巡视辖区,保护一方水土和人畜平安。藏族认为,“风马”在深层意义上指人的气数和运道,或者特指五行;
在灵气聚集之处(神山圣湖等),挂置印有敬畏神灵和祈求护佑等愿望的风马,让风吹送,有利于愿望向上苍神灵的传达和实现。为报答山神和上苍神灵,每到祭日,人们便虔诚地举行煨桑仪式,献上“隆达”。所以制作插挂“隆达”成为不可或缺的仪轨。
风马旗又称为呢嘛旗、祈祷幡等,或音译为隆达、龙达,是指在藏传佛教地区的祈祷石或寺院顶上、敖包顶上经常竖立著以各色布条写上八字真言,六字真言等经咒,捆扎成串,用木棍竖立起来的旗子。 因布条上画有风马一只,寓意把祷文藉风马传播各处,故得名“风马旗”。
扩展资料:
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小旗,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
风马旗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习俗。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和藏族同胞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
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雍仲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马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