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长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知疗法
1.一个常见的难题
在做咨询时,家长们谈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时,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想控制,却控制不住。比如和孩子在一起容易着急,对孩子发火,忍不住批评打骂、唠叨,考得不好就很郁闷......有时候反思一下,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于是哀叹一声本性难移,下次“如此好戏”照常上演。 ,而不会很生气(C)。而如果你的认知B(想法2)是这样:臭小子,老子辛辛苦苦为你准备了饭,你居然不好好吃!那引起的恐怕不仅是生气(C)而且是火冒三丈了。
那可怜的孩子只能迎接狂风暴雨的洗礼了。
5.你选择什么样的认知?
也许在两个事件中你现在都选择第二种想法,但是第一种想法:这个,可以有!而且,必须有!第一种是一种合理的认知,自己淡定,对孩子也好。第二种想法是不合理认知(心理专业术语),让自己抓狂,更让孩子受到“摧残”。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想法的自由。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如果你觉得做一个威风凛凛的家长很爽,如果你懒得去改变自己,如果你不去顾及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你不管孩子的长远发展。那请便,完全可以选择第二种想法。
6.识别你的认知
也许有的家长会问:我每次都是感觉“想也没想就发火了”,你说的事件和情绪行为之间的认知,我怎么没有觉察啊? )。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博文,叫读尹老师的书不能只注重学习“术”,而忘了学习“道”。还要加一句,不能只学习理论,还要下功夫思考在各个方面如何运用,去改变自动化思维。
7、我的建议
(一)多读一读蔡、尹两位老师的书,(也可以读我的博客)反思一下自己的核心思维。
(二)如果认同了这样的教育思想,先就自己对某一种事件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进行反思:自己的自动化思维里哪些是与合理的核心思维相矛盾的,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合理信念。
(三)几次反复以后,合理的信念就形成了新的自动化思维,至此,对这种事件对应的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的调适工作“小功告成”!
(四)若是这种反思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在许多情景下都会形成新的合理信念,就大功告成了。
8、举个例子
家长对孩子最容易生气的事是孩子不听自己的招呼,不听话。比如:让他写作业磨磨蹭蹭,一股无名火涌上心头,大声吆喝,训斥,甚至揍他才能解心头之狠。分析一下,如果你很火了,那压制很难,必须发泄,所以后来的行为就是自然地。所以根本之道是能做到心态平和。
如何平和?要事后反思一下,改变一下自己的认知。首先说核心思维,这里的核心思维就是孩子应当听家长的话,这个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是否很合适,是否可以换一个更合理的认知。我个人认为:孩子不是天生就该听话,不是士兵,不必做到令行禁止,他也有自己的节奏,不一定和自己同步。然后再分析自动化思维,可能是:让你写作业,为什么这么磨蹭?此时想一下,他磨蹭是有很多原因的,这些需要慢慢研究方法加以解决,可能需要一个过程逐渐解决,想想自己的不良习惯能够马上纠正吗?如此一想就会平和多了。每次遇到此情形都如此想,再配合以养成孩子好习惯的方法,就会养成新的自动化思维,发火会越来越少了。
9、还可以改变性格
认知疗法不仅可以改变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情绪和行为,而且可以用于改变其他许多方面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很多方面都改变了,相信性格也就改变了。我在这方面有亲身的体会,魔力真是很大啊。
吊一下胃口,敬请期待我在后续博文论:如何用认知疗法改变自己的性格。
我的方法运用起来并不轻松,需要坚持,需要毅力,但是确实有效。如果你想轻轻松松改变自己,教育好孩子,抱歉,我让你失望了。但是如果你愿意付出努力,那恭喜你,找到正道了!